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尽管早产儿通常需要在病房接受较长时间的治疗与护理,但出院并不意味着相关医疗干预和健康管理的终结,而是进入了一种全新的治疗与管理模式。
7月17日下午3点,烟海e家与烟台毓璜顶医院联合主办的“名医讲堂”开课,该院儿内科主任丁艳洁走进直播间,针对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摄入、喂养方案及随访管理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,为早产儿家庭提供科学指导。
“早期营养决定孩子一生的生命质量,营养债是最难偿还的。”丁艳洁表示,早产儿出院后的最初几年,需要加快生长速度以达到足月儿的生长水平。若在此阶段营养摄入不足,可能引发生长迟缓、神经认知发育障碍等问题,甚至会增加患成年慢性疾病的风险。但同时需警惕过犹不及,营养摄入过多会增加远期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。因此,出院后营养管理需实现“理想的追赶性生长”,让小于胎龄儿既要达到线性生长,又要避免过度喂养。
由于早产儿在出生胎龄、出生体重、宫内生长状况、住院期间营养策略、并发症严重程度和可能的遗传因素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,出院时的营养状况差异很大。所以早产儿出院后需基于营养风险评估,制定个体化营养管理方案。根据评估结果,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分为高危、中危、低危三类。要注意的是,在任何情况下,母乳喂养都是早产儿的首选。高危早产儿母乳喂养需采用足量强化母乳喂养至校正胎龄38-40周后调整为半量强化,一般强化至校正6个月左右;中危早产儿母乳喂养方案与高危类似,只是强化时间相对较短,一般强化至校正3个月左右;低危早产儿可直接哺乳,按需喂养并注意补充维生素A、D和铁剂。此外,丁艳洁还强调了早产儿出院后维生素D、铁剂、钙磷以及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的补充标准。
展开剩余21%丁艳洁指出,早产儿出院后强化营养的时间不能以某一个体重或时间的标准而定,要根据早产儿校正年龄体格生长各项指标在同月龄的百分位数,最好达到生长曲线图的25-50百分位,而且要看个体增长速率是否满意。因此,早产儿出院后需定期随访,一般情况下,早产的宝宝出院后~矫正胎龄6个月之间,每个月随访一次。矫正胎龄6个月~12个月,每两个月一次。矫正胎龄1~2岁,每三个月一次。2岁以内按照校正年龄进行评估。
发布于:山东省互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